6月10日上午,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南京市资源赋能特殊教育研讨展示活动顺利举办。历时两个半月,汇聚了市电教馆、市教研室与12个区近60位一线特教老师的共同努力,南京市第一批共21部特需学生数字资源,现已全部制作完成,并发布在“金陵微校”特殊教育专题资源项目里。为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正确使用这批资源,同步发布了使用手册。
南京市第一批特需学生数字资源包括了粗大动作训练与精细动作训练。现场叁节展示课分别是溧水特校金叶老师的个训课《蝴蝶变变变》、玄武特校刘慧芳老师的动作训练小组课《单脚跳跃小达人》和瑞宁路幼儿园程莹老师的集体活动《鱼戏莲叶间》。在课后的沙龙中,市教研室特殊教育教研员宋修玲老师带领特教与融合教育的六位老师,对此次数字资源进行宣讲,解读资源开发的叁个原则,并说明了这批资源应用的场景和使用方法。
“趁此契机,利用好数智技术推进协同教研形式的改革,抓住学科队伍与教研队伍建设的关键点,深度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资源如何服务于教学,特别是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中融合教育的日常教学,需要大家更努力去进行探索。”市教研室副主任陆静从教研层面对活动进行点评。“特殊教育需要多部门多层级的支持,本次市级资源的发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接下来,要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开发出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并探索出一套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市教育局初教处四级调研员黄景洋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指导。最后,市电教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通过对课标与教材的深度解读、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等,加强市级层面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并形成应用推广机制,利用数字化突破这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的障碍。